2025年8月19日,农历闰六月廿六,我们正式迎来出伏。
这一天不仅是三伏天的终点,更是秋季养生的关键转折点。老话说“出伏无病一身轻”,可秋老虎的余威和昼夜温差的变化,稍不留神就容易让疾病钻了空子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,出伏后如何通过“1要封,2要晒,3要吃”的养生智慧,稳稳当当过秋天。
图片
1要封:封住暑气,守住阳气出伏后,虽然白天还热得冒汗,但早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。这时候最忌讳“骤冷骤热”——白天猛灌冰水、晚上对着空调直吹,看似解暑,实则把寒气全封在体内。
中医讲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三伏天刚过,人体阳气正从体表往内脏收敛。这时候若贪凉吃冷饮、穿露腰装,就像给正在回收的阳气浇了盆冷水,容易引发腹泻、关节痛。
我的实操建议:
空调温度别低于26℃,睡前调至28℃并开启睡眠模式;
喝常温绿豆汤代替冰镇饮料,解暑又不伤脾胃;
早晨用生姜片泡水喝,帮着把夜里积的寒气散出去。
图片
2要晒:晒走湿气,晒足阳气梅雨季攒下的潮气,加上三伏天的闷热,被褥里早就成了螨虫的“温柔乡”。
选个晴好的上午10点到下午2点,把被子抱到太阳底下翻晒。晒完轻轻拍打,晚上盖着松软又暖和,还能预防皮肤过敏。
中医说“背为阳”,后腰的命门穴、肩颈的大椎穴都是阳气汇聚处。
每天晒15分钟太阳,不用涂防晒霜,让紫外线直接刺激穴位,比吃钙片还管用。我亲测晒完后背微微发烫,整个下午都精神头十足。
图片
3要吃:吃对三样,秋燥不慌第一口酸:收敛肺气
出伏后,肺气正旺,容易把肝气压得喘不过气。这时候多吃点酸味食物,比如山楂、葡萄、柠檬,能帮着“压压肺火”。我最近常做的是冰糖雪梨炖酸梅,酸甜开胃,连喝三天咳嗽都轻了。
第二口润:滋阴润燥
秋燥最伤津液,早上起来嗓子干得冒烟。银耳、百合、莲藕这些白色食物要多吃。上周熬了锅银耳百合羹,撒把枸杞,甜而不腻,全家喝完都说喉咙像敷了层润肤霜。
第三口温:护住脾胃
别以为秋天只能清补,阳虚体质的人(比如我)还得靠温补打底。每周喝两次姜枣茶,切三片生姜、五颗红枣,煮10分钟当水喝,手脚冰凉的毛病明显改善。
图片
秋后养生,这些细节别忽视运动选对时间:早晚凉快时练八段锦,避开正午暴晒;
防蚊不能停:花斑蚊最爱秋后活动,家里备好电蚊拍,外出穿浅色长袖;
情绪要“软着陆”:秋天容易心烦,深呼吸5次,立马能静下来。
图片
出伏后的养生,说到底就是“顺天时、养阳气”。不用花大价钱买补品,把老祖宗的“1要封,2要晒,3要吃”做到位,比啥灵丹妙药都管用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中医口诀: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,顺时养生才是真章。”
愿大家都能在这个秋天,把身体调得棒棒的,迎接冬天的到来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臻牛所配资-比较大的证券公司-怎么办理加杠杆炒股-炒股配资平台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